春华渡槽 巡游拾取
地处长沙春华镇的春华渡槽好雄伟呵,远观近瞧,既像气贯长空的彩虹,又似凌空出世的巨龙,飞跨横亘于夷山顶与天鹅山之间,身临其境,除了视觉震撼之外,心中也阵阵掀起浮想涟漪。
所谓渡槽,就是跨越低处,连接两端高处的架空输水长槽。其基本结构极似跨河的桥梁,不过桥上走的是人车,槽上流的是渠水罢了。
说起渡槽,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水利的产物,其在干旱少雨的北方修建较多,而雨水丰沛的南方较为少见,而且都已历尽沧桑。正因如此,高25米、长2000多米、且能上人游览的长沙春华渡槽更显弥足珍贵,被誉为湖南最长最高规模第一、全国仅有的保存完好的仍在使用的大型渡槽,并被列为保护性文物,应是当之无愧、理所当然的。
细看渡槽结构,96座20多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式槽墩冲天而立,98节20米长的箱式水槽凌空飞架,弧形拱圈高高隆起,护槽栏杆古朴典雅,气势雄伟,卓尔不凡,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春华渡槽都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标志性建筑,
在北方我曾经参观过多座大型渡槽,无一不是石柱石拱结构,整座渡槽都是块块毛石砌垒起来的,全凭人力操作。而春华渡槽与众不同的是其槽墩和水平槽身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从现场观察,二十多米高的槽墩是在现场层层倒模垂直浇筑的,重量达几十吨的混凝土箱式渡槽则显然是预制后吊装就位的,问题在于,在一穷二白的当时,根本没有吊装如此庞然大物的长臂大吨位吊车啊!那么,春华渡槽到底如何施工的,百思不得其解呵。心中不由得对当年愚公移山的能工巧匠们肃然起敬。
顺着螺旋楼梯旋转拾级而上,来到凌空25米的渡槽上,但见向东长廊连绵不断,向西长廊无限伸延,向哪个方向走呢?我略加思索选择了向东,因为下次再来,我会选择向西的。
来到渡槽顶面,得以仔细端详渡槽的庐山真面目,约有二米见方的渡槽上壁开有条口,可以窥见厢槽内的情景,此时虽未输水,槽内仍有少量泛着天光的存水,望着黑黝黝的渡槽隧道,能够想见渡槽通水量还是很大的。如果把渡槽比作空中长廊的话,那么二侧拱圈栏杆就是廊壁,而拱圈的顶部系杆就是廊顶了,通长望去,前不到头,后不见尾,连绵不断,魅力无比。
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空中渡槽之上的视野好宽广呵,远山近景尽收眼底。随着在空中长廊上的亦步亦趋,左右两侧仿佛向你展开了两幅长轴画卷,飘渺虚无的远山,绿意盎然的农田,星罗棋布的池塘,错落有致的菜棚,色彩鲜艳的农舍,纵横交错的道路,还有那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捞刀河,美轮美奂呵。春华一带,由过去的穷乡辟土蜕变为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春华渡槽居功至伟。
忽然想起,前些日子曾跟毛毛等驴友从松雅湖北的捞刀河一路向东向东朔流而上,捞刀河怎么又跑到这东南一隅了呢,通过查看地图才得知,捞刀河有两大支脉呢,一支东向,一支东南,到长沙市区才合流为一,携手注入湘江,原来如此啊。
捞刀河宛如一条蓝色丝带,从南向蜿蜒而来,向北面曲折而去。我居高临下凝视着充满传奇色彩的捞刀河,2000年前关云长鏖战长沙、在捞刀河打捞落水的青龙偃月刀的情景似乎浮现眼前,我突生遐想,如果时光穿越,也许跨河而立的春华渡槽能助关云长一臂之力呢。
行走在渡槽上,耳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婉转啼鸣之声,可爱逗人的小鸟有时站在栏杆之上,有时躲在槽板外侧凸台上,毫不拘束地尽情啼鸣,听得好不惬意。
一路走马观花,终于来到夷山槽口,一座桥头堡般的高大闸门矗立槽头,闸门之外,就是顺山势而建的水渠了。
下的山来,再次远近端详春华渡槽,更有一番情趣。渐行渐远之际,回首眺望,倍感春华渡槽更像飞舞的巨龙,君不见,那高耸其上、连绵起伏的拱圈,不就是巨龙背上突起的龙脊吗。
前面不是说过,再来一次春华渡槽吗,本来说说而已,不想一言成箴。几天后我果然又来春华渡槽,并且兑现了往西踱步渡槽的承诺。干嘛这么急啊?说起来好笑,上次来渡槽片子是拍了不少,可是回家一看,发现我把相机照片格式调错了,拍出的片子电脑软件都不认,没有片子等同没有真相啊,怎么办,只好劳动双腿再走一遭了。
你别说,这一趟还真有收获,第一,从渡槽旋梯到东西二端距离并非相等,而是东长西短,约计1200比800的样子吧。第二,原以为渡槽首尾二端都有闸门呢,现在得知,东端槽尾设有闸门,而西端槽头没有闸门。第三,这次走西路,在槽边栏杆上发现多个鸟巢,而且其中二个鸟巢中还有鸟蛋呢,惊喜之余,真为这些还未出壳的鸟宝宝祝福。真是奇了怪了,上次向东走渡槽,一个鸟巢也没看到,为啥都到西边来扎堆了?还有一点,这些鸟巢上口都是朝着天空开放式的,一旦下雨怎么办啊,风吹雨淋的,鸟儿们要遭罪了。真得学学杜甫,“安得暖巣千万间,大庇天下寒鸟俱欢颜”了。